臨汾博物館
山西臨汾博物館創(chuàng)建于1993年,原址在鼓樓西海子邊40號鐵佛寺,新館位于臨汾市區(qū)汾河生態(tài)文化景區(qū)九州廣場南端九州公園內(nèi),近傍風光旖旎的汾河。2013年8月新館開工,2018年9月全方面建成。
臨汾博物館的整體造型為日月相抱,寓意 日月同輝,“太陽”位于該建筑中心,“月亮”則圍繞在“太陽”西南。館前廣場中錯落有序地排列著幾個圓形景觀,象征著北斗七星。博物館設計理念源于襄汾陶寺文化遺址的古觀象臺。博物館總用地面積約21畝,地下一層,地上三層,總建筑面積3萬余平方米,高度為23.65米。
承載著深厚歷史文化的臨汾市博物館,館藏包括以青銅器、陶瓷器、水陸畫、木版年畫為特色的共計14萬件珍貴文物。而這次開館,從全市42萬件珍貴文物中精選出的3000余件精品文物驚艷亮相,其中不乏 面世的珍貴文物?!斑@里是Z早的中國”是臨汾博物館崇高的特點,它所陳列和展現(xiàn)的文化不局限于其地域性,而是能體現(xiàn)中華文明發(fā)展史中的精華。臨汾博物館展覽主題為“表里山河”,將以歷史傳承為脈絡,以專題文化為特色,分四個板塊進行展覽,分別是遠古足跡、Z早中國、晉霸春秋、千秋平陽。
臨汾博物館以打造“智慧博物館”的設計理念出發(fā),主要體現(xiàn)在智慧展示和智慧服務兩方面。智慧展示主要是以數(shù)字化手段,讓文物活起來,讓文物講話。同時,還包括用巨型屏幕作為文物背景,以3D全息技術、VR技術等等科技手段,解讀文物背后的故事。
臨汾博物館開館后,將展示包括 面世的“十萬年前的地震裂縫套箱”、中國目前 一座整體搬進博物館的墓葬“大河口遺址1017霸國套箱”、被譽為“中華D一龍”的陶寺出土彩繪龍盤、迄今為止發(fā)現(xiàn)Z早的灶神原型——溝堡人面像、中國禮樂文明的代表樂器——土鼓、《侯馬盟書》、《趙城金藏》等多件珍貴文物。
